[Thinking]《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关系不大,是我最近入的一本书,作者用很短的篇幅介绍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并且提供了一些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下边梳理一下书中的观点: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而肤浅工作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收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的核心的人,将会获得成功。
生产力规律:
\[\text{高质量工作产出} = \text{时间} \times \text{专注度}\]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如果没有清晰的度量,工作的产出很难评估,尤其是深度工作。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如果生产能力与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取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工作。
我们这个种群已经进化到了一个阶段,在深度中繁荣,在浅薄中沉沦,作为一种可以可以称作“深度智人”的种族。
深度工作的准则
#1 工作要深入
深度工作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提升深度工作在你的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为了实现深度工作,我们需要选定一个实现深度工作的的哲学
- 禁欲主义哲学
- 双峰哲学
- 节奏哲学
- 新闻记者哲学
习惯化
如果你需要践行深度工作,你可以先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 工作暂停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 你将如何支配自己的工作
不要独立工作
工作需要设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同时不可以独立工作,协作深度工作产出较高。
像经商一样执行
- 专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 抓住指领性的指标
- 准备一个计分板
- 定期问责
安逸是深度工作的一部分
- 安逸的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
- 安逸的时光有助于补充深度工作的能量
- 晚间安逸时光里进行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2 拥抱无聊
远离网络,拥抱无聊,发展冥想能力,当初学者容易陷入陷阱:
- 分心
- 容易被各种想法打断
- 原地打转
- 面对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大脑会尽可能的降低能量消耗,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结果。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围绕着已经解决的问题原地打转
- 缺乏组织与架构
- 有组织的反思当前的发现,逐渐推进
#3 远离社交媒体
-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使用关键少数法则
- 戒掉社交媒体
- 不用网绿来消遣
#4 摒弃肤浅
- 认真规划每一分钟
- 定量的分析每项工作的深度
- 限制肤浅工作排期
- 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
- 提升沟通效率
- 让联系你的人说明来意
- 通过提供更多信息以及引导提升沟通效率
总结
很多大神都有闭关修炼的习惯,通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深度的工作以及技能训练可以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稀缺性。
没有效率的沟通、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是效率的杀手,真爱生命,远离X音。
对每一项任务进行分级,并提升深度工作的权重,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有意识的练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及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